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浅析,云南民俗探究
1、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浅析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佛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就常以菊花为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云南十8怪”中的1怪:“鲜花当蔬菜”当指此。
1、食花文化的起源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哈尼族在大迁徙中过着动荡不安的日子,眼看所剩的食物越来越少,全族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为了保全大家的性命,有1个叫遮努的年轻人跑到原始森林中尝百草,他把植物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哈尼族的人民就是靠着遮努的经验和这些野菜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然而不幸的是,遮努却因误食野魔芋中毒身亡。从此,对花的认识、采集和食用成了哈尼族饮食的1大特色,并形成了以吃芭蕉花为特征的哈尼族食花文化。 居住在云南西北部丽江1带的纳西族,有着悠久的食花文化,在闻名于世的《东巴经》中就描述了纳西先民对自然界的认知是从花开始的。春天,纳西先民们看到满山遍野山花烂漫,牛、羊却只选择开白花的草棵吃,而且个个长得膘肥体壮,于是他们知道了开白花的植物不仅可以吃,还很有营养。当他们看到动物因误吃了开绿花的植物而中毒、口吐白沫、摔倒在地的时候,便认识到开绿花的植物是有毒的。尤其令纳西先民们惊奇的是,有些中了毒的牛、羊缓过来后就4处去寻找开红花的植物吃,结果这些牛、羊又慢慢好了起来,于是他们便了解了开红花的植物是能用来医治病痛的。大量的关于植物利用的民族传统知识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云南食花文化。
2、食花植物 云南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共310种,分布云南省全境,其中61种为云南特有。杜鹃花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知有大白花杜鹃、高尚杜鹃、大花杜鹃、云上杜鹃等15种杜鹃花在白、彝、纳西等民族中被当作蔬菜食用。1般在每年的4~6月进行采集,采用煮、浸等方式去掉原来的苦涩味,由此烹饪出来的杜鹃花菜肴具有特殊风味。在被誉为“杜鹃花王国”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分布着约180种5颜6色的杜鹃花。当地的白族群众对杜鹃花的毒性早有认识,称其为“毒花”,并认为其花色越深毒性越大。因此,当地盛产的花色洁白,花冠大而肉质的大白花杜鹃,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花卉。 白花羊蹄甲为豆科高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云南的热带森林地区。当地俗称大白花树,其花有如大型兰花,为纯白色或略带粉色斑点。云南热带地区的1些少数民族,如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布朗族用白花树的花作蔬菜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傣族称白花树为“Mai-Xiu-Bu”,哈尼族称为“Pu-Pia”,其新鲜花可以拌上辣酱作凉菜,也可以与生姜抄食,或者是做汤。鲜花味略甜,无苦味。白花树的许多部分均可食用,包括花芽、雄蕊,甚至嫩果荚也可以食用。 云南石梓为鞭草科高大乔木,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每年4月,满树金花,非常美丽,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传统食用花卉。傣族人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泼水节”都用石梓花来做传统吉庆糍粑,傣语“考糯索”,是1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传统食物。在云南石梓盛花期,他们采集大量的鲜花,把它晒干碾成粉末备用。过年时用此花的粉末与糯米和红糖1起加工成糍粑。 芭蕉花,尤其是野生的芭蕉花也是云南南部常见的食用花卉,这种花只要稍加加工便成了美味佳肴。但有意思的是这种植物的果实反倒不能吃,这实在是1种非常特殊的现象。 鼠麴草是居住在云南思茅墨江地区的彝族、哈尼族所喜爱的食用花卉。每年春节时节,用新鲜鼠麴草花和入糯米粉中,加上红糖1起加工成糍粑。也可在盛花期采集大量的鲜花,晒干后备用。
3、食花文化与民俗 云南许多民族认为花是昌盛的象征,代表了爱情、生育生殖和生产力,既是原有生命的顶峰,又是1个新生命的开始。在彝族的图腾崇拜中,除虎图腾外还崇拜马缨花和山茶花等。彝族崇拜马缨花(又称马缨杜鹃),是因为马缨花被看作是彝族的祖先或是彝祖的救命恩人,是“花神”、“送子神”,也是青年男女的定情物。山茶花在彝族中被看作是“佛花”或“神花”,也是爱情的象征。 景颇族的婚丧嫁娶、节日歌舞等各种仪式,都是食花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时至今日,景颇族的婚礼中仍保留有采集植物和过草桥的风俗;景颇人在给亡魂祭献时还有用芋头作供品及在坟上画芋的习惯,以纪念其祖先栽芋的功绩;而1年1度的春季“采花节”,更是景颇族男女青年交流感情,求婚择偶的好机会;甚至在景颇族过“新米节”时,也还保留有在盛新米的背篓周围插上几株鲜花的传统。 拉祜族是1个崇拜花的民族,姑娘都喜欢采摘鲜花戴在头上,或者用彩色的线做成头花配戴。拉祜族的食用花卉知识是凭藉其祖先对自然的认识,1代又1代地传承下来。在拉祜族聚居的澜沧县糯福乡南段村山寨,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拉祜族先民对周边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给予的传统文化,以及原始的民族风俗习惯。他们至今还信仰多神,供奉“厄霞”---传说中主宰万物的大神,以及崇拜祖先。在山寨的后山上,建盖有祭祀用的祖先庙,在庙中的祭桩上,供奉着用纸剪的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能够食用的植物的花和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花,比如谷子花、包谷花、南瓜花以及太阳花、月亮花,甚至于各种各样象征性的花。拉祜族人民认为生命源于这些花而得以延续,因为开花就会结果,所以要信奉它们、供奉它们、祭拜它们。 傣族、佤族、基诺族都有吃“黄饭”的传统。春耕大忙前的“黄饭节”是1个重大节日,既表示农忙季节的到来,又表达了对丰收的祝愿。先用晒干的染饭花的花序熬成汁液,然后将糯米放在里面泡几个小时后滤去水分,再放在木甑里蒸熟,金黄色香喷喷的“黄饭”就做成了。这些金黄色的米饭还常用于宗教、节日庆典、祭祀供奉之用。
4、花卉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表明,可食用花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E和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Fe、Mg、Zn、K等,还含有酶、激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所以食用花卉具有“绿色黄金”、“全能营养库”、“微型营养库”之称。因此,鲜花食品、饮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广阔。 我国素来提倡“药食同源”,许多花卉既可食用又能入药,用它们做成保健品,可祛病强身。如金银花加水蒸馏,可制成金银花露,气味清香,具有良好的清暑解毒作用;菊花茶能生津润喉,清肝明日;茉莉花茶能滋阴养胃,平肝解郁,解疮毒,治目赤疼痛;木槿花茶可补血、凉血解毒等。 许多花卉具有天然的药用功效。如千日红能治疗气喘、小儿夜啼、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白兰花具有利尿化浊、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通利大小便的功效;食用仙人掌具有利尿作用,是肾炎、糖尿病人的理想疗效食物。总之,随着食品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批鲜为人知的食用花卉将被发掘出来,为人类健康服务。
2、云南民俗探究
绕3灵 又叫“绕3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1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4月2十3日至2十5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1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1人主唱,1人打拍,后边跟随1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3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3都,即是“绕3灵”。3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3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3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3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1般要3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1天叫“踩棚”,后1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1,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1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1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1月十2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1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3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7月2十5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1个村落或某1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1。据说这1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1。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1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1律在大年初1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1脚踩着猪膘肉,1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1对新人要进行1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十8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8怪”从1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1种体现。 其中1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3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4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4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1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3道茶 3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1种方式。 3道茶就是1苦2甜3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1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3道茶有如人生3味。3道茶1道1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宾客1边品茶,1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8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3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僳僳族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嶲”(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约于明嘉靖3十7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部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1带。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1带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言,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主要分布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以种植包谷、荞麦为生,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在当地流传着这么1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1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居室1般比较简陋,多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少,35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无邻无舍的独住。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1年4季忙上忙下的状况。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1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习惯。 僳僳族不仅是1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1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他们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云南食花 在4季如春的云南,4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1种可食之花都与1种菜谱联系着。如果你去云南不吃1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1趟。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4溢的茉莉,洁净纯雅的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山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云南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澜沧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1个以花为生的民族,花不仅是菜中佳肴,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拉祜族吃花的历史很长,几乎贯穿于他们整个历史发展时期。苗族踩花山,其实是采花山,有歌唱道“采得百花配成菜,招待未来的太太”,可见花菜的地位与尊贵。 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对人类都是滋补品。花菜既是菜也是良药。山茶花有凉血之功效,是治吐血肠风的良药;蜜蒙花有祛风明目的功效;绿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良方。翻开1部中草药图谱,仅花卉就占了1半以上,而这1半以上的花朵又经常出现在云南各民族的饭桌上,丰富着红土高原的饮食文化。 傣族是1个以花为荣的民族。在他们眼里,1朵鲜花的价值胜过1颗宝石,1片落花也会惹起他们善良心池中阵阵涟漪。傣家人开的餐馆,十有89的菜谱中都会有花的影子,1道道花菜又都冠着非常好听的菜名,“鹅血玛瑙”中有红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的芳踪,“人间仙宫”里不乏幽兰含苞待放的花蕊。1次,我和文友来到美丽富饶的橄榔坝,在竹干栏式的饭馆里享用了1顿鲜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独具风味的食花文化。 传统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称,吃法上讲究凉拌为主,辅以绿佐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重于菜的外观色泽,因此,当我们围住丰富的花菜,仿佛面对浓缩了的春天花园,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黄的呈金,蓝的如钻石,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在竹篾编制的餐桌上集合了。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凉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鸡蛋炖仙人掌花……面对满桌的花菜,真是有些不忍心下手,这是我见过的各种宴席中最为独特而华丽的宴席了。
3、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1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3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1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1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1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1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1。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9乡溶洞等奇观。 绕3灵 又叫“绕3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1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4月2十3日至2十5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1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1人主唱,1人打拍,后边跟随1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3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3都,即是“绕3灵”。3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3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3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3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1般要3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1天叫“踩棚”,后1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1,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1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1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1月十2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1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3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7月2十5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1个村落或某1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1。据说这1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1。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1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1律在大年初1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1脚踩着猪膘肉,1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1对新人要进行1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十8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8怪”从1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1种体现。 其中1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3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4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4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1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4、云南的风俗有那些?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1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1。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9乡溶洞等奇观。 绕3灵 又叫“绕3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1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4月2十3日至2十5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1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1人主唱,1人打拍,后边跟随1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3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3都,即是“绕3灵”。3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3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3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3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1般要3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1天叫“踩棚”,后1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1,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1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1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1月十2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1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3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7月2十5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1个村落或某1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1。据说这1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1。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1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1律在大年初1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1脚踩着猪膘肉,1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1对新人要进行1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十8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8怪”从1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1种体现。 其中1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3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4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4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1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5、云南地理风俗怎样?
。
6、我6月21号和男友去云南 想完全自助游 求详细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