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服饰如何?介绍傣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服饰如何?

1、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服饰如何?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 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其中白.哈尼.傣.纳西.僳僳.拉估.佤.景颇.布朗.阿昌.怒.普米.德昂.独龙.基诺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省独有。 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彩,蔚为大观。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是民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不同的服饰,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民族,可以了解其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从民族服饰上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的节庆,婚丧、宗教信仰、礼仪等习俗,夸张一点说,一套民族服饰简直就是一个农族的缩影和小百科全书。 一个民族为加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使族人更加亲密无间,每个成员都坚持穿用老祖先传下来的传统服饰,就是强化这种感情与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这种传承至今、历久不衰的传统服饰,正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生存、发展而艰苦奋斗的那种顽强的斗争精神的物化。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集体表象。一、彝族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东南型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二、傣族 傣族有水傣、旱傣、花腰傣等多种分支,各自的服饰均有不同,以水傣服 装最为人们喜爱。傣族女子身材大多苗条,上身穿浅色或鲜艳的紧身袖短衫,下穿花筒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青年女子,一般不缠包头,而是挽一个发髻,中老年妇女多缠头巾,妇女的服装多用各种花纹、彩色丝绸或花布制作,色彩鲜艳美丽。男子一般穿无领对襟短上衣,下穿长裤,冬季披毛毯,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巾,头巾一端垂在右侧。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三、纳西族 纳西族分散在滇西北一带,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和汉族的相似,以对襟上衣、长裤为主。妇女上身穿长褂子,外罩皮坎肩或布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特别突出的是妇女身上披的羊毛披肩,披肩上缀有七星装饰,故名"七星披肩"。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所穿服装和藏族类似,头戴色彩对比鲜明的窄条发带,穿黑色长袍,在边缘装饰两条颜色不同的宽边,有的在饰边上绣有几何图案,用彩条布做腰带。 纳西女子服饰分为两类:第一种主要分布在丽江一带,穿着的人数较多。她们留发编辫,戴帽子或顶头帕。一般上身内穿立领右袄上衣,前幅短,后幅长,布纽、宽腰、长袖。外罩一件用棉布或毛质布料、灯心绒制成的右袄圆领坎肩。系围腰或搭裙,背披七星羊皮背饰;下着深色长裤,穿绣花鞋、布鞋或胶鞋。第二种见于中甸当地纳西族女子。她们留长发,束于脑后或编成长辫,上饰有花纹的圆形银牌。上身穿开长衩的搭襟白色麻布长衣,襟边为黑色并有彩绣,腰系黑底绣彩格且毛线穗饰的腰带。下着长裤和有彩色条纹的长百褶裙,背披白羊毛山羊皮,穿靴或毡靴。纳西女性还普遍喜戴饰品,如耳环、戒指、手镯等。 又称为“披星戴月”“七星羊披”,它是由绵羊皮制作而成。首先硝皮,使其柔软色白后裁剪成蛙身形状并与人背大小相当,“蛙头”朝下,在其正上方缝一块一米长,三十余厘米宽的黑丝绒,在披肩下接背带处,是两个缝上去的直径约3寸的圆形图案,下面几寸处再用五彩丝线绣上七个直径约1寸的圆形图案,称为“七星”,七星中心钉有两条细带。然后再用一对绣有蝴蝶纹饰的17厘米长、5厘米宽左右的白布做背带,就成为独具特色的羊皮背饰。 对羊皮背饰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传说。其一认为:缀在羊皮上面的大圆图案,左圈代表太阳,右圈代表月亮,七个小圆则代表七颗星星,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寓纳西族妇女的辛勤。其二认为:纳西族东巴经及民间口头传说中都有纳西人在古时很崇拜青蛙,将其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把羊皮剪成蛙体形状,表现的是纳西族对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蛙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反映在服饰上是强调妇女的生育观。 纳西族男子的穿着简洁,大致也分为两种情况,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上身内穿麻布或棉布衣,外穿羊皮坎肩或披羊毛毡,下着深色长裤,束腰带,穿布鞋或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上着右袄或对襟长袖衣,衣长及腹,缠红布包头,下穿麻布长裤。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看见纳西族女子穿着“披星戴月”衣,您是不是觉得她们很美丽很勤劳呢?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披星戴月”衣。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 纳西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子服饰中的羊皮背饰是纳西族所特有的。纳西族服饰最早是用羊皮和兽皮制作。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载:纳西族“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为三搭头,耳坠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着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到清光绪间《丽江府志摘》载:“男子剃发戴帽,长领布衣,妇人结高髻或戴黑漆尖帽,短衣长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服饰也在不断的变化。 这些事实说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各民族传统服饰均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就连那些长期相互为邻、交叉居住的兄弟民族,其服饰十分接近,其差别细微到外界人无法察觉的程度,他们各自的特点也是十分清楚的。 一个民族的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别的民族,是一种区别的标志;而对于本民族,却是互相认同的旗帜、结成整体的纽带。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历史的遗传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模式。这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能。不能设想,如果没有这种凝聚力,一个民族,特别是弱小的民族,怎么能够在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艰苦的历史过程并得以顽强地生存下来?。

介绍傣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2、介绍傣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你好,我是【用户3191032503338】,很高兴为你解答。傣族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

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傣族禁忌很多。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祭龙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是"刺客"。傣族每月属牛日禁忌使役牛,属马日禁忌使役马。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求六年级2下册2单元作文!快~~

3、求六年级2下册2单元作文!快~~

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4、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傣族的简介

5、傣族的简介

哪里的气候最适宜开农牧场

6、哪里的气候最适宜开农牧场

相似内容
更多>